2024年11月15日,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开展“思考”经济学理论系列讲座(THINK Seminar)。中国人民大学李三希教授应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邀请,开展了主题为《网络外部性与数字平台个人数据收集》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主頁欢迎您郑捷教授主持会议。
李三希,2011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2019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Journal of Economics的Associate Editor,中国运筹学会博弈论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青工委主任。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数字中国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国家自科重大项目子课题“区块链与数字货币中的博弈论”、国家自科优青项目“信息不对称与市场机制设计”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发表期刊包括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经济研究》等。
李教授指出随着公众对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数字平台对个人数据的收集行为及其界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已有关于个人数据收集的研究多局限于单边市场分析框架,忽略了平台经济中至关重要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特征,传统双边市场理论则忽略了平台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利用,而这是决定交叉网络外部性强度的重要变量。该项研究旨在填补上述理论缺口,将平台对个人数据的收集行为引入双边市场分析框架,并深入探讨这一过程如何影响并内生强化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网络外部性效应。此框架不仅为解析平台经济中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运作机制提供了新颖的视角,还丰富了双边市场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李教授依据商家对消费者产生的网络外部性强度作为分类标准,细致刻画了不同类型垄断数字平台在均衡状态下对消费者个人数据收集强度的差异化表现。研究发现,商家对消费者的网络外部性强度越大,均衡下数字平台倾向于收集更多的个人数据,这一过程反过来又放大了消费者给予商家的网络外部性,形成了正反馈机制。在福利分析层面,李教授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数字平台数据收集行为的优化边界。研究指出,相比社会最优水平,当商家对消费者的网络外部性为正且强度较高时,现有市场机制可能导致数字平台对个人数据的收集不足;反之,在外部性较弱或为负的情形下,则存在过度收集的风险。这一发现对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启示:针对不同类型数字平台的数据收集行为,应采取差异化的监管策略,以规避监管错配引发的负面效应。
研讨会气氛热烈,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提问,踊跃参与讨论,李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